一条鱼的 “成长路”海威如何实现从种苗到餐桌的全链路覆盖?

2025-07-18

【种苗供给】筑牢产业根基,掌控种业“芯片”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源头,犹如产业发展的“芯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威集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多年来持续在种苗供给领域精耕细作。

集团先后建立了省级南美白对虾育种工程中心、先进的基因组分子对虾育种平台以及海水鱼种业研究平台。在硬件设施方面,拥有10000多平方米的育苗车间、3000平方米的家系扩繁车间、5000平方米的种苗繁育车间,以及种质与种苗质量监测及水质分析与病害防控实验室、循环水系统等一应俱全的生产与研发设施。



面对南美白对虾核心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海威集团积极应对。其对虾育种工程中心与美国育种专家团队携手,共同建设了高产能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虾培育中心,实现全封闭式精细的独立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已成功构建起对虾选育基础群体203个,候选家系100个,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对虾良种选育流程体系,为打破种虾进口依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实现国产种虾首次对外出口,具备年产20万对优质种虾的能力。



在海水鱼板块,聚焦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种质资源评价,积极投身良种培育研究工作,将海水鱼类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与固定、遗传育种核心资源库构建、优良种质创制等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目前已育有石斑鱼、硇洲族大黄鱼、金鲳鱼等多种重点海水鱼的种苗繁育。

如今,集团已建立起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硇洲族大黄鱼、双原黄姑鱼、海马等多个种质资源库,为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保障。2025年4月,集团在湛江东海岛开展“守护蓝色粮仓・硇洲族大黄鱼资源修复行动”,成功将首批本土化人工繁育的十万尾硇洲族大黄鱼苗投放入海。


【生态养殖】创新养殖模式,建设蓝色粮仓

从传统近海养殖迈向深远海养殖,是海威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战略跨越。集团积极探索创新养殖模式,不断提升养殖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海威1号”、“海威2号”养殖平台的相继投运,成为集团在生态养殖领域的标志性成果。2022年投产的“海威1号”,作为雷州半岛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数字化智能养殖平台,配备了完善的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搭载饲料储存模块、自动投料机、吊机、水上水下视频监控、水质实时测量等自动化养殖装备。其充足的养殖空间,还可作为规模化重力式网箱“补给站”,有效克服了传统陆海运输浪费人力及时间的缺点,实现生产减损增效。



2023年投苗生产的“海威2号”,更是在“海威1号”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作为广东首个3万立方米水体的深远海智慧养殖平台,“海威2号”总投资3000万元,采用半潜桁架式结构设计,搭载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形成智能化养殖管理。平台采用四角锚泊定位,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影响,创新性设置双层渔网,具有良好的抗风浪能力,可抵御15级超强台风。自投入运营以来,“海威2号”已养殖产出多种高经济价值鱼类。



目前,海威集团在养殖板块已形成陆基、近海鱼排、重力式深海网箱、深远海桁架式养殖平台接力生产的“1+N”布局模式,开启了深远海养殖的全新业态。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不同养殖方式的优势,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风险,促进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食品加工】延伸产业价值,打造优质海产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通海洋养殖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海威集团积极布局精深加工领域。旗下的广东画景食品有限公司承担起了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生产研发的重任。



画景食品建有自动化生产线设备4条,日产加工产品可达60吨,精深加工产品可达20吨。研发的产品丰富多样,涵盖条冻金鲳鱼和深加工盐渍金鲳鱼、鳘鱼、军曹鱼、南美白对虾(条冻)、生虾仁、瑶柱、鳘鱼胶等多种本地特色产品。集团凭借优越的养殖条件和成熟的养殖技术,产出的鱼类不仅种类多、规格大,而且品质接近天然野生,在营养风味、健康安全等方面优势突出,为精深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同时,海威集团不断加强产地仓储保鲜和集配设施设备建设,完善水产品全程冷链体系,提高产品配送能力,确保加工后的水产品能够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实现从“海洋到餐桌”的全程溯源。


【产学研合作】汇聚科创力量,驱动产业升级

海威集团深知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高度重视“产学研”平台建设与发展。集团先后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汇聚各方创新力量,共同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团队在海威基地设立湛江首个企业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计划每年安排5-10名团队成员进驻生产基地,并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海水鱼种质资源创新评价、海水鱼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构建及优良种质创制、优良品种养殖推广与示范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建立特色名优海水鱼良种培育及规模化养殖的全产业链“育繁推”研创平台。



此外,海威集团还联合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针对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等优势品种开展系统研究,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加快水产选育种攻关,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海威集团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海洋渔业一体化产业链向更高水平迈进。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